外夾式超聲波流量計因其無需截管、不停產、無壓損等優勢,被廣泛應用于供水、暖通、化工及能源管理等領域。然而,其測量精度高度依賴安裝質量,據統計80%以上的測量誤差源于安裝不當。只有遵循科學流程,精準完成“選點、裝探、校驗”三大關鍵步驟,才能讓
外夾式超聲波流量計真正測量準確管道中的流量。

第一步:科學選點
安裝位置直接影響信號質量。應選擇直管段充足的區域:上游≥10倍管徑(D),下游≥5D,避開泵、閥門、彎頭、變徑等擾流源。管道需滿管流動,避免氣泡聚集區(如最高點)或沉積物堆積區。優先選用水平管道側面或垂直管道向上流向位置。確認管壁無銹蝕、油漆剝落或嚴重凹凸,必要時打磨至金屬光澤。
第二步:精準安裝換能器
測量管徑與壁厚:使用超聲波測厚儀實測壁厚,避免依賴設計值;
涂抹耦合劑:在打磨區域均勻涂抹專用高溫硅脂(厚度約1mm),消除空氣間隙;
確定安裝方式:
Z法(單聲程):適用于大管徑(>200mm)或高濁度流體,信號強但路徑長;
V法(雙聲程):較為常用,適用于DN15–300mm,精度高、抗干擾好;
固定換能器:使用配套不銹鋼夾具,確保兩探頭嚴格對稱、平行,聲束穿過管道中心。擰緊螺栓時用力均勻,避免探頭傾斜。
第三步:參數設置與信號校驗
在主機中準確輸入:管道材質(碳鋼、不銹鋼、PVC等)、外徑、實測壁厚、流體類型(水、油、乙二醇等)及溫度;
啟動自動計算,獲取理論安裝距離(L值);用卷尺復核探頭間距,誤差應<1mm;
觀察信號強度(通常>60)和Q值(信噪比,>50為佳),若偏低,微調探頭位置或重新涂抹耦合劑;
進行零點校準(在無流狀態下)以消除安裝偏差;有條件時,用標準表進行比對驗證。